当今的教育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科技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崛起,为学校、家庭与社会带来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担忧。作为北京德威校长,并在国际教育领域深耕多年,我认为应对之道不是恐惧,不是躲避,而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价值观为核心,拥抱科技,让技术成为全人教育、跨学科教育的助力。
我对中国的兴趣由来已久,自 2018 年起便多次访问中国。在此之前,我曾任伦敦德威公学副校长以及一个英国多校教育组织副主席。我也长期研究历史与音乐,这些跨学科兴趣塑造了我今天的教育理念,我坚信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北京德威隶属于一个具有开创精神的教育集团。伦敦德威公学成立于 1619 年,我本人于1998年加入德威。如今,北京德威迎来了建校 20 周年,拥有约 1,500 名学生。支撑我们一切教育实践的,是明确的教育使命与核心价值观:学术严谨、仁爱精神、全球视野与本地责任感。我们深知自己是这个美丽国家的客人,也是本地社区的一员。
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全人教育:引领个性化成长之路
我们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明确的使命与信念:北京德威是一所以价值观为驱动的学校,而这些价值观,本质上是人文价值观。
走进北京德威校园,你会看到这些价值观在校园各处可见。支撑我们教育实践的,是我们称之为“全人教育”的理念,这也是我们与伦敦德威公学一脉相承的教育主线。
所谓全人教育,就是“孩子的全面发展”。这一理念的基础是五大教育支柱,通过它们,我们培养学生的人格与能力。学术严谨与卓越文化体现在我们优异的学业成绩中。
但比成绩更重要的,是这些成绩背后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旅程——他们在北京德威走出各自的个性化成长之路,并升入英美等国世界一流大学。我们为这些个性化的成长轨迹感到无比自豪。
在北京德威,先锋精神是一种思维方式
我们与伦敦德威公学共享同样的开拓精神。伦敦德威公学著名校友之一,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正是以勇气、服务精神与果断著称的领导力典范。这种先锋精神正是我们面对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当代挑战时的指引。
SE21就是一个典型例子。SE21是伦敦德威公学的邮政编码,而在北京德威,它代表的不仅是一个“创客空间”,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鼓励教师在课程与课外活动中践行创新与创业精神。
走进校园,你会看到这些活动贯穿在日常课程与课后时光中。通过这些学习体验,学生们培养了好奇心、团队合作精神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学习
SE21的重点并非具体的教学内容,而是要在一个令人兴奋且创新的环境中发展人类能力:合作、沟通与跨文化理解。我们也非常重视机器人、编程与人工智能的学习,通过课程、活动、竞赛与课外项目相结合。这种专注为校园注入了巨大的活力。这种投入的两个具体成果是:一是学生领导力的广泛发展,我们拥有超过 700 个学生领导岗位;二是强大的关怀和导师文化,高年级学生帮助低年级学生开发项目和举办活动。
家长也是我们这项工作的关键合作伙伴。在科技对年轻一代的影响这个议题上,许多家长十分关注,我们邀请家长加入我们与科技有关的对话和活动。比如最近,网络安全与数字公民领域的专家Patrick Green前来北京德威讲座,我们还设立了每月一次的 “Sip and Support” 家长交流会,帮助社区了解电子安全、加强数字素养。家长们反馈说,这些专家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使家庭与学校能够共同追求一致的教育目标。
FutureTech:以科技向善为核心的 人工智能与技术课程案例
北京德威开设了自主设计的课程FutureTech。这是我们自主开发的非考试课程,从 10 年级开始,延续至 11 年级。在 10 年级,学生会完成五个微型项目,每个项目中都涉及人工智能的应用。在 11 年级,课程更注重研究:每位学生都会与一位行业导师配对,共同探讨一个未来议题。学生们建立个人作品集,获得结课证书,并有机会参加国际级别的机器人与 人工智能竞赛。例如,12年级学生领导的机器人社团Helion 团队曾参与国际人工智能节与各类竞赛,并获得许多外部合作伙伴的支持。
学生的故事最能体现我们的教育理念。一位获得英特尔人工智能奖项的学生,同时对艺术充满热情,她的作品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增强而非取代人类创造力。另一位完成 FutureTech 课程的学生,在进入12年级后进一步深化了这些技能;还有一位学生创办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夏令营。这些案例展示了我们如何培养学生以利他与仁爱的心态去运用科技。
我们的指导方针简洁明了:人工智能应在具有变革性价值的情况下使用,否则就不应使用。我们致力于有意识、有目的地使用人工智能,并在师生中建立数字素养,使他们理解其优点与局限性。我们还将课堂实践经验分享给教育集团顾问委员会,帮助制定既实用又贴近家长与学生现实需求的政策。
我们希望培养出既能在中国立足,又能与世界接轨、成为文化桥梁的学生。伦敦德威公学的校训 “为世界架起一座桥”正体现了这一目标。
将跨学科学习、全人发展与有意识的人工智能教育结合起来,并非技术潮流,而是一种人类发展的必然。只要学校秉持价值观,与家庭携手合作,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人文判断力的学生,我们就能把时代的变革化为机遇。这正是我们希望培育的先锋精神——好奇、勇敢的学习者,准备好将科技用于社会长足而向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