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德威学生参加一系列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金秋十月的北京德威校园充满欢声笑语。由顺义国际人才社区办和顺义区总部人才中心主办的“学中国风 共顺义情”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国际学校系列活动在北京德威圆满结束。各种传统特色的趣味课程的讲授,以及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活动的开展,北京德威的学生们更好地体验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加强了跨文化交流和沟通。

课堂上,老师先为大家介绍了国画的历史源流,接着对毛毡、宣纸、毛笔等基本作画工具的使用技法一一作了讲解,并现场挥毫泼墨、作画献艺,边画边给学生们讲解。老师提笔蘸墨,运气传神,只廖廖数笔,一幅栩栩如生的、充满意境的秋菊图就展现在纸上。学生们认真聆听,大家都跃跃欲试。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国画,但学得特别认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自由创作在纸扇上画起了自己心中最美丽的秋菊。经过约半小时的现场创作,纷纷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学生学习国画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习武之人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着修习者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广义上讲,武术不仅是一项运动,是一项民族体育,更是中华民族一宗宝贵文化遗产。

换上武术服后,学生们在在老师的带领下先进行了关节操和5分钟的热身准备,随后开始了今天的学习。老师首先对主要动作进行了示范和分步讲解,从原地冲拳、正踢腿到里合腿、外摆腿,学生们则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认真地练习着。老师一点拨,学生们马上心领神会,踢腿冲拳的动作都学得有模有样。20分钟的武术学习,学生们大汗淋漓。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运动后的放松活动,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由运动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最后,为了更直观、更清晰地展现武术的精髓,老师为学生们进行一场武术表演。通过原地冲拳、正踢腿、里合腿、外摆腿、前滚翻等经典动作,学生们大呼精彩。

中国武术

“京剧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影响甚广。”活动开始,老师让参加活动的小朋友挑选自己喜欢的戏服,开始了京剧讲解。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20余名国际学生勾画起京剧人物的脸谱,还有模有样地跟着专业演员学了几句地道的京剧念白和唱段。看着大家热情高涨,老师为大家现场演示京剧的念白腔调,使大家体验到了京剧腔调抑扬顿挫的美感。

京剧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是世界现代印刷术的最古老的技术源头。它凝聚了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多种传统工艺精粹,最终形成了这种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工艺。作为唯一没有区域限制的文化形态,它更是为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便利。在北京德威的体验环节里,孩子们现场有模有样地学着“印刷”。他们用滚轮在雕版上均匀地刷上一层墨,然后将纸轻轻地放在雕版上,再用擦印工具来回慢慢压着,稍等片刻后,当宣纸被一双双手重新掀起来时,上面显示出了深浅不一的古朴墨迹,孩子们都显得非常兴奋。

雕版印刷

扎染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由于扎结处染料难以渗透,形成白底,与着色部分相辉映,形成对比,使织物深蓝底色上呈现出美丽的白色花纹图案,具有机染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活动开始前,老师先给每位孩子们发放了制作材料,又仔细地讲解起了古法扎染,“传统扎染的主要颜料主要来自板蓝根、蓼蓝、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所以对人体皮肤无任何伤害。缝了线的部分因染料沾染不到自然形成各式各样的花纹图案。又因浸染程度不一、捆扎力度不同,扎染成品极具个性和艺术性。”孩子们跟着老师演示的步骤,将布对折成长方形后外翻成一条比较宽的布,再用线将一层层地捆紧,将其扎紧缝严,随后放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颜料桶内浸染颜色。待材料充分上色后,大家非常期待地拿出解掉扎线,看着一幅幅独有特色的图案就呈现在大家的眼前,一个小小的结扣经过浸染就能出现如此美丽的图案,让大家感到非常神奇。

扎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