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之路:我的敦煌暑期实习
去年,北京德威与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敦煌•华人传承专项基金签署了合作协议,在敦煌石窟数字展“敦煌美学与世界的联系”上正式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参加活动的学生通过与基金会组织的活动来扩大他们的学习,从而增强“贴近现实”的学习体验。
上周,我们分享了学生Evan Y前往敦煌参与“壮游敦煌”的独家教育项目的精彩经历。今天,我们为您带来Michelle W在敦煌研究院进行的为期两周的暑期实习体验。
By Michelle W
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基石。敦煌以其在贸易中的重要地位而闻名,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促进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和宗教的融合。除了骑骆驼和品尝羊肉美食,这座城市的文化融合体现在其石窟中的杰出作品。值得注意的是,甘肃最著名的三个石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莫高窟、西部千佛洞和榆林的额和石窟。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的家人就给我灌输了对文化教育的深刻理解。尽管我当时住在加拿大,但他们激发了我学习古筝和京剧的兴趣,并用中国公立学校的课本教我中文。我的多元文化背景最终引导我踏上了文化推广之旅,从北京德威10年级开始。在主持了一个关于敦煌的双语导游项目后,我有幸在文物数字化研究所的敦煌研究院获得了为期两周的暑期实习。
第一部分:我的实习从当一名游客开始
我一开始是作为游客前往敦煌。我在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了敦煌研究院拍摄的两部关于敦煌和莫高窟历史的电影,沉浸在其中。接下来我去看了真实的物件,见证了这项伟大的时间的沉淀。
莫高窟有1600多年的历史,有492个洞窟,以其佛像和壁画而闻名,见证了不同文化在其漫长的存在历史中的融合。来自中国神话、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其他各种传统的代表融合在一起,使各种艺术风格和谐共存。
我被允许进入一个正在进行数字化的洞窟。数字化包括两个步骤:拍摄石窟的高分辨率照片,然后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图像。这个过程比看上去要困难得多。照片收集过程涉及五个人,在一栋30摄氏度的密闭建筑里,操作众多精致的机器,历时两个多月。拼接过程需要更多的人力,这样才能向公众展示完美的图像,并为未来的研究保留下来。
第二部分:研究
现在真正的工作开始了。在过渡到研究领域时,我对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人们为保护文化素养所做的合作努力感到惊讶。对我来说,敦煌是一个进一步传播世界文化和多样性的平台,我想利用我自身的多样性来创建一个包容和互动的平台。
我进行了初级和中级研究来确定我的主题,采访了家庭护理人员,并阅读了有关美育的论文。我专注于一种视觉上有吸引力的演示格式,以确保其内容具备跨年龄组和多语言的包容性。
莫高窟内供奉的舞蹈启发了我。在佛教中,最终目的是获得功德,以进入净土,即一个佛教思想中没有痛苦的幸福世界。《净土经》相关的内容是敦煌石窟中体现最多的一部,有四百多件。
音乐和舞蹈代表着幸福,工匠们也想象着净土充满了悠扬的音乐和活泼的舞蹈。这种乌托邦式的愿景反映了音乐和舞蹈在人们传统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采用音乐和舞蹈文化的主题,利用沉浸式体验的图形化展示媒介,可以设计出具有文化和年龄包容性的设备。
日常生活与实习无缝结合,从早上员工自助餐厅的一碗热汤到图书馆的研究,再到系主任余教授的反馈会议。夜晚,在美丽的夜空下,人们对神奇的九层莫高窟充满敬畏,它摆脱了早晨的庄严,变成了一位长者,向沙子、风和任何愿意倾听的人讲述着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故事。我向这座建筑深深鞠躬,并不是向里面的世界第三大佛祈祷,而是对世界文化突出发展的尊重。
在体验结束时,我写了一篇16000字的关于设备使用的双语文章。通过包括3D建模和拍摄等视觉辅助工具,并询问不同年龄组的反馈,我的想法已被证明是实用的,并可能从今年9月开始安装在敦煌的下一个数字展示中心。我发现自己很感激这种实习经历,它塑造了我对宗教和命运的看法,在洞穴绘画中看到了一个由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世界。
第三部分:走向更大的世界
回到北京后,我决定将这次旅行的影响扩大到社区。我用3D建模来呈现我对展示中心的设想,把我的文章翻译成英文,并联系我们的朋友,我们的Min·Harmony乐队的成员,排练莫高窟音乐剧本遗迹。与敦煌研究院教授的持续交流不仅为我提供了新的想法和支持,还提高了我的论文写作能力,也为我负责任的工作起到榜样作用。
敦煌就像一个宝盒;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一些鼓舞人心的东西。我的敦煌之旅结束了,但它激励我开始一段更长的文化大使之旅。这标志着我在更广泛的文化之旅中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