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别墅区长大,却为“城中村”儿童做了一件事,美国顶级高校伸来橄榄枝

JingKids Beijing
Jeffrey和朋友在一起

在美国人眼中,community是个与文化认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概念,你是什么样的人,与你来自什么样的community密切相关。

作为大学申请中重要的衡量指标——社区服务(community service),是一种向招生官表明:你不仅关心社区,而且能够很好地管理你的时间,是平衡志愿者工作和学业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这一概念,近年被国内各大留学机构无限炒作和放大,并呈现了比较明显的包装、投机等迹象。

因此,担任哈佛大中华区招生官长达21年的Sally Champagne也曾在采访中失望地表示:

“曾经我收到过某一地区的申请者,有十几人同时提交了去某国保护动物的活动。其实在我看到他们文书中写到的对动物的怜悯时,我对他们这种浪费时间经历的行为也是很怜悯的。因为我的第一反应的确不想关心他们为动物做了什么,而是想通过整体材料去判断他们这个活动的机票钱是哪儿来的,结果显而易见:均由父母支付。”

我今天要介绍的,恰恰是一位因着社区服务打开了关注他人、关注世界的大门的学生,希望他的经历能够让大家一窥美国大学人才选拔与培养的理念。

Jeffrey at Temple of Heaven

离家一公里的公益

在申请文书中,Jeffrey没有写下任何高大上的经历,而只是平实地讲述在一个平常的秋日早晨,在他主导创立的“WE社区小读伴(Weekend Enrichment)项目的场景,以及之后他的反思和行动。

 “WE社区小读伴”项目去年在菁kids上被报道之后,引起过不小的反响。

community service

当时看报道的我,也曾以为这是一个由家长所主导的项目,直到我亲自听到Jeffrey跟我侃侃而谈当时的画面和他对的触动,我才确信这个孩子开启这个项目时的真诚初心。

五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送阿姨回家,Jeffrey跟着妈妈去到顺义别墅区里的“城中村”罗各庄村。

简陋破旧的村屋,街道两旁无人问津的垃圾,阿姨一家四口挤在10多平米的房间,这一切画面都与这个别墅区长大的孩子格格不入。

他在阿姨家环顾一周,看到床上放着一本书,《三只小猪》的英文版。

这是阿姨儿子的书,终于看到自己熟悉的东西,Jeffrey喜出望外地问道:“你喜欢英语吗?”对方含蓄地点了点头。“你在英语课上学了什么?”Jeffrey进一步探究,得到的答案居然是“我的英语老师最近都没来。” 

“就在那时,我意识到,除了物质条件之外,我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教育机会的差异。”Jeffrey觉得很悲伤,但他并没有止步于悲伤。

回家路上,擅长英语,并打算开设英语角来赚零花钱的Jeffrey做了个决定:要免费举办英语角,并邀请阿姨的儿子和他的朋友们来参加。

怀着这个目标,Jeffrey开始招募教学团队并设计课程,“WE社区小读伴”也就这么诞生了。

这群满怀善意和热情的孩子们,也开始每周雷打不动地坚持义务给帮扶孩子们辅导英语。

Community service

“这件事情彻底改变了我对公益的概念。”Jeffrey坦言道。

曾经,Jeffrey也去过全国各地参加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去贵州农村修图书馆,在廊坊聋哑学校为学生举办嘉年华活动,和妈妈一起在孤儿院做义工……

“当时总感觉这些与我的日常生活是分离的,就像是一次旅行,一到家就结束了。而这件事情之后,公益对我来说,是离家一公里的社区服务,是每周一次的英语辅导。”

community service

公益并不是单方面的付出

“很多人对公益有误解,觉得公益就是单方面的付出。但从我的经验看来,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你会不断发现问题,也就有了机会不断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

Jeffrey开始细数一系列让他发现问题的“事件”:

比如,当Jeffrey和团队发现,每周只有一小时英语课的局限性之后,他们便开始尝试将在课堂上的学习与课堂外的世界联系起来。例如,和学生一起做热巧克力,唱圣诞颂歌来庆祝圣诞节。“我们试图培养学生对语言及其背后的文化的热情。”

比如,在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WE团队发现作为北京市的“移民”,他们经常感到与城市文化脱节,于是“北京印象”项目成立了;

他们带着学员们参观天安门广场和故宫,参观海洋馆、博物馆,在艺术工作室体验绘画,全方位地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再比如,当WE团队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习惯等都受家庭影响很大,他们决定启动“家长支持计划”,与心理专家一起举办家长研讨会,倡导加强家庭纽带,传递积极的亲子沟通技能。

charity

创建不久,“WE社区小读伴”就开设了年度夏令营,逐步从每周一次的英语课发展成为一个多方面的伞状服务组织。到今天为止,他们的40多名志愿者已经帮助支持了200多名流动儿童。

“这200名学生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很多机构可能会误导大家,他们一味强调人数,让人感觉如果你的公益项目没有帮助到成千上万的人,就是无效的。而我觉得,去帮助他人最重要的点在于,你能不能持续的去做。”

这时,Jeffrey提起那些小学毕业后,不得不返回老家上学,以便能参加中考和高考的学员们。在北京生活多年的他们,在家乡很不习惯,因为没有朋友,老师还可能会体罚学生。

“我们努力想办法帮助他们,疫情前,他们暑假回北京的时候加入我们的夏令营,感觉特别亲切。我们把他们和国内大学生志愿者进行配对,开展‘灯塔计划’,这些大学生也是从外地考到北京的,他们对于如何准备高考,考回北京比我们更熟悉。总之我们就是希望能够在他们回到老家之后,依然持续的帮助他们。”

Charity

社区服务是同理心和热爱的结合

“我觉得做‘WE社区小读伴’给我自己最大的帮助就是,我看事情变得更全面,因为我会更多的考虑别人的视角,别人的出发点,以及困扰别人的一些问题。公益让我真正放下自我为中心,去思考他人真正的需要,让我变得更有同理心。”

Jeffrey感慨地说道,“这种同理心对我在学术当中、生活当中都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我能放下偏见,去了解不同的视角,去倾听别人,去看到更多问题的本质。”

 

从中国申请美国本科的学生们,大多是家庭条件优渥的孩子。在美国,特别是藤校的申请者中,有相当比例来自全美收入前1%的家庭。

面对这些优厚物质条件下长大的学术精英们,高校也更希望能引导培养学生们的同理心,让他们主动去帮助那些没能享受同等教育资源的群体。比尔盖茨就曾在哈佛呼吁:“for those much is given, much is expected。”

在杜克大学官网的Application Overview上,也鼓励申请者参与社区服务,他们认为社区服务有重要意义:除了能平衡学习与生活以外,社区服务也是发掘自己热情与兴趣所在的方式之一。

Jeffrey发起的“WE社区小读伴”一直在寻找真正富有同理心且充满热情的志愿者。

他坦诚地说,的确有人参加志愿者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填写大学申请表格的需要,但这种功利性自然难逃招生官的法眼。

“为了规避这些,我们对志愿者老师也是有要求的,我们有面试申请志愿者及其家长的流程,也会要求考勤。大部分志愿者都能够持续坚持。其实,当你在参与社区服务时有一股由衷的热情,不仅自己能乐在其中,更能持之以恒,有更多的收获。我相信大学的招生官也自然更青睐这些发自内心去做,而且更有可能把这份服务意识带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而不是把它当作入学敲门砖的人。”

Jeffrey今年八月就要去美国求学,对于自己坚持了五年多的“WE社区小读伴”,他自然也做好了让其持续发展的准备:“我们已经培养了一些年龄小一点的志愿者老师,并选好了接班人,他们已经在主导每周的教学和管理。有了前面5年的多种尝试和不断提升,相信社区小读伴会越办越好。”

用自己擅长或者热爱的事,持之以恒地来回赠你周围成长的环境——这便我从是Jeffrey的故事里看到的本质,而我相信,这也是美国大学人才选拔与培养的理念,更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属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