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学生正在小学部的走廊上行走,突然被一块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展板吸引了目光。他们慢下脚步,被古代文物的照片深深吸引,仔细阅读着相关的解释说明。在观察展示内容并互相交流后,一位女生说道:“啊,我好想念主题课(Topic)!”
什么是主题课?
主题课是我们小学部的一门专属课程,学生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就像六年级在第一学期进行的“探寻古都北京”的学习。这种以概念为基础、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涵盖了变化、可持续性、联系、视角、创造力与创新等关键概念。我们小学部遵循英国国家课程在科学、地理和历史学科方面的目标设定与教学规划,而主题课程将这些目标与新概念巧妙融合,变成一个沉浸式的故事,每位学生在其中都有自己的角色、发现和旅程,确保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从而提升学习体验。
三年级主题课程:每周一个学习之旅
让我们来看看三年级学生最近的主题课程亮点。这是一个以科学为核心的单元,探讨光与视觉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相结合,让他们以最佳状态投入其中。
- 第一周:学习之旅从“惊艳启程”开始,各班级讨论了他们已有的关于“光”的知识。“光会沿直线传播!”一位学生脱口而出,其他学生也纷纷分享电力发明之前人类使用光的替代方式。学生们既惊讶又着迷于一张眼睛的特写图像,在辨识眼睛的不同部位的同时,也了解了它们如何协同作用,让光线进入,从而使我们看见这个世界。
- 但为什么有些动物能在夜间看清,而我们人类却做不到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他们期待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找出答案!
- 第二周:学习继续推进,学生们将创意融入学习,利用旧鞋盒制作影子木偶剧场。通过描图纸与手电筒的光照,他们在发现影子“魔法”的同时,也进一步学习了人眼的工作原理。
- 第三周:学生们继续深入探究光的特性,研究了昼行性动物与夜行性动物的不同。他们分享了关于眼睛大小差异的有趣发现,并协作探索视觉的奥秘。
- 第四周:这一周的主题是“动物的眼睛”!学生们了解了为什么有些动物的眼睛小,而有些则很大,以及光线在动物视觉中的作用。随后,学生们创作了醒目的宣传海报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 第五周:本周以动手实验为主!学生们预测哪些材料能反射光线,并观察光在水中折射时产生的弯曲现象。一个亮点是看到尺子放入水中后看起来“弯曲”了,从而理解了光在不同材料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现象。
- 第六周:影子“动”了起来!学生们将学习带到户外,测量自己的影子并观察其在一天中的变化。他们将此知识与反光材料的特性相联系,并开始为下一个科学项目激发创意,准备将他们的科学理解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 第七周:学生们继续探索光与材料之间的互动。他们接受挑战,为安全出行设计反光徽章,并讨论阳光的重要性,同时学习如何保护自己不受光线伤害。本周后期,学生们还研究了光线可能带来的危害,例如日食、阳光的益处与风险,以及阳光安全知识。
- 第八周:我们的小小发明家们将他们的设计付诸实践,测试哪种材料最能反射光线。他们热情洋溢地分享改进徽章的创意,营造出一种协作与创新的学习氛围。
- 第九周:单元以精彩的“Fantastic Finish”活动落幕。学生们自豪地向家长展示他们关于光与影的学习成果。他们满怀热情地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展示反光徽章设计,甚至重现了他们的木偶剧故事。

从探究光如何传播,到理解人类与动物眼睛的奇妙构造,三年级的主题学习之旅充分展现了跨学科、实践性学习如何将科学“点亮”,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协作能力与科学探究精神。在每一道投下的影子、每一缕探索的光芒中,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当学习富有意义、贴近现实并充满惊喜时,才最为吸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