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超语学习为学前部儿童建立多语言学习能力
在学前部,我们相信语言的力量及其在多元文化社区中语言的重要作用。跨语言教学是我们双语课程的关键策略,帮助学生在发展中文和英语能力的同时,建立母语与新语言之间有意义的连接。通过鼓励家长用母语积极与孩子交流,不仅可以强化语言习得,还能培养孩子强烈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自豪感,为他们“心怀世界,睿引未来”的旅途中的跨文化交流奠定基础。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探讨了北京德威学前部的学生如何在第一个调查单元中展开学习。本文由学前部英语学习EAL协调员Emily Laws撰写,为您呈现跨语言教学如何在“身份”这一调查单元中运用于课堂教学。
By Emily Laws
DUCKS EAL Coordinator
学生们在第一学期的学习中逐渐适应,熟悉了同学和老师,也掌握了学校日常的作息安排。现在是时候开始调查单元的学习了!
学习“身份”,拥抱自我
当前的调查单元主题“身份”是邀请大家互相了解的过程。
在学前部,这意味着老师需要了解学生,包括他们的文化和在家里使用的语言,并在学校与这些不同的背景建立联系。
身份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让这一主题更易于接受,学生们会使用母语与英语相结合的方式。这种双语方法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探讨该主题。
许多低年级的学生正在学习中文这门第二语言。跨语言学习对他们发现自己作为中文使用者的新身份至关重要。
学前部的双语老师Sarah Liang拥有超过15年的语言发展支持经验。她带领新生游览校园,用中文学习各场所的名称。她通过提问扩展学生的学习,例如“谁在不同的地方工作”以及“他们最喜欢哪门课程?”学生们努力学习中文的过程被老师们认可,得到“价值观卡通贴纸”或学院积分的奖励,老师们会如此夸赞学生:“你真是个自信的Confident Cong!”
课堂环境也反映了当前的学习内容。例如,通过分享Anoosha Syed的故事书《That’s Not My Name!》,鼓励学生和老师正确了解彼此的名字。
二年级的“身份”探究单元让学生们研究古代中国历史。班主任兼年级组长Buxton老师通过展示多样的文物,如丝绸之路地图丝绸片段、3D丝绸之路图书以及仿制兵马俑雕像,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这些触手可及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同伴讨论,将抽象概念具体化。
例如,一位学生在丝绸之路地图上放置了一个“金块”,用普通话问道:“中国古代真的有黄金吗?”双语老师Wang老师将问题翻译成英语给全班,引发了大家集体的好奇心。有的学生点头,有的好奇地观看——他们需要进行更多探究后才能找到答案。
在这个课堂中,共有六种不同的家庭语言。学生通过将这些地点与自己国家的地标进行比较,更好地掌握了这些概念和主题。这种方法无缝整合了历史、语言和文化,使学习体验既有意义又具体化。通过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与同伴分享,学生不仅深化了理解,还体现了学校“心怀世界,睿引未来”的愿景。
超语学习:学前部教学的基石
在学前部,全体教师都是超语学习策略的倡导者。Canagarajah(2011年)将超语学习定义为“在实践中多语言协商交流”中发展出的“多语言能力”。跨语言学习不仅仅是认可两种语言的共存,它还重视学生自主的认知,并允许他们以多种方式贡献自己所学,从而提升学习者的自信心。这在我们这样一个多元化环境中尤为重要,旨在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公平的机会。
为了让最年幼的学生也能很好理解这个概念,学前部引入了“Resilient Ren”这样的卡通角色系列故事,鼓励孩子们面对学习语言的挑战。例如,二年级的学生分享了他们熟悉的本地历史景点及其中文名称,经验丰富的双语老师Wang老师帮助他们学习这些名称的英文翻译,并将学生的提问翻译给全班,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讨论。其他学生则从自己的文化视角理解和分享,丰富了讨论内容。
跨语言学习是我们双语课程的核心策略,帮助学生同时发展中文和英语能力,为他们的社交沟通奠定基础。课程既注重培养基本人际交流技能(BICS)——通常在两年内快速掌握的社交短语或技能,也注重学术认知语言能力(CALP),即学术成功所需的高级语言能力。
为了支持家庭练习人际交流技能,学前部的英语学习团队为每个年级每周制作视频,提供适合家庭和学校的实用短语。教师采用多样化的策略,例如手势和视觉辅助,来逐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并帮助他们理解口头语言无法解释的复杂术语。
学习环境是第三位老师
在学前部,学习环境被视为“第三位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室内外空间支持学生主导的探索。老师们精心策划了引人入胜的探究物品或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发现欲望。通过二维码等方式学生可以获取词汇和相关图片,方便学生自主探索。课堂内融合了多元文化和语言,例如多语言图书角可以培养阅读兴趣,孩子们参与标注展示内容,加强词汇学习并创建他们可以利用的资源。
重视母语与文化身份,培养自信的多语言学习者
我们重视和支持学生的母语,以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文化认同感。例如,每周的韩语俱乐部让说韩语的学生聚在一起交流,高年级的学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也会加入。我们鼓励家长在家中继续使用母语,这不仅加强了家庭沟通、自尊和文化认同感,还为探索新语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每个孩子的学习旅程被重视、被支持。
在学前部,我们认识到每个孩子的语言学习旅程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在英语和母语两方面奠定坚实基础,我们致力于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内容,并提供适当的挑战。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自信的、多语言的学习者,他们拥有强烈的身份认同感。
参考资料:
*Canagarajah, Suresh. "Translanguaging in the Classroom: Emerging Issues for Research and Pedagogy." 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 2.2011 (2011): 1–28. Web.
**Cummins, J. (2013). BICS and CALP: Empirical Support, Theoretical Statu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of a Controversial Distinction. In Framing Languages and Literacies (1st ed., pp. 10–23). Routledge